4項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稿發布 環境空氣顆粒物自動監測得到完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新聞來源:www.bjitservices.com 發布時間:2022-2-25 16:53:11 瀏覽量:93
近日,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的《水質 丙烯酸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有機碳、元素碳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范》、《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水溶性離子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范》、《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無機元素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范》四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稿發布。
《水質 丙烯酸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征求意見稿.pdf
本標準規定了測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丙烯酸的離子色譜法,為首次發布。
據了解,目前丙烯酸含量的測定方法主要有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質譜法、熒光光譜法和離子色譜法等。此標準中采用的離子色譜法是以離子交換樹脂為固定相,對離子性物質進行分離,用電導、安培或紫外-可見檢測器連續檢測流出物信號變化的一種色譜方法。該法主要具有以下優點:
a)操作簡便,無需萃取等復雜前處理;使用電化學膜做抑制器,無需再生,可保持連續工作。
b)一次進樣可同時測定多種離子,提高檢測效率,縮短分析時間。
c)靈敏度高,離子色譜分析的濃度范圍為 μg/L~mg/L。通過增加進樣量或濃縮等方法檢出限可更低。
d)選擇性好,離子色譜法的選擇性主要由選擇適當的分離和檢測系統來達到,色譜柱固定相對選擇性的影響較大。由于選擇性較好,因此干擾較少。
e)系統漂移小、穩定性較好、重復性佳。同一臺儀器在色譜柱、進樣量、淋洗液濃度與流速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丙烯酸的保留時間幾乎不變,同濃度標準物質的峰面積也基本相同。
f)可配備在線淋洗液發生器,得到所需準確濃度的無污染的淋洗液,淋洗液不與空氣接觸,避免了 CO2 溶入淋洗液中生成 CO32-,從而杜絕基線漂移和鬼峰的出現。
《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有機碳、元素碳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pdf
本標準規定了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有機碳、元素碳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方法原理與系統組成、技術性能、安裝、調試、試運行與驗收、系統日常運行維護、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數據有效性判斷等技術要求,適用于采用熱學-光學校正法和熱學-光學衰減法的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有機碳、元素碳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安裝、驗收、運行管理與質量控制。
目前我國有機碳、元素碳測定方法的標準規范主要集中在土壤、水體和氣體領域,但主要為實驗室的分析測試方法,僅水質中的總有機碳建立了連續自動監測標準規范,尚未出臺有關于環境空氣顆粒物(PM 2.5)中有機碳、元素碳連續自動監測的相關標準規范。因手工監測與連續自動監測在采樣等環節存在較大差異,現行標準規范無法適用于連續自動監測,針對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有機碳、元素碳連續自動監測標準規范的建立將彌補這一不足。
《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水溶性離子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范》.pdf
本標準規定了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水溶性離子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方法原理與系統組成、技術性能、安裝、調試、試運行與驗收、系統日常運行維護、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數據有效性判斷、廢液處置等技術要求,適用于采用離子色譜法的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水溶性離子(Cl-、NO3-、SO42-、Na+、NH4+、K+、Mg2+、Ca2+)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安裝、驗收、運行管理與質量控制。
我國現行的水溶性離子測試標準針對的樣品類型包括有水質、降水和環境空氣,但均為離線測定方法,針對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水溶性離子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范仍是空白。因在線監測與離線測試在采樣、前處理等多環節均存在較大差異,現行的標準均不完全適用于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水溶性離子的連續自動監測,制訂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水溶性離子測定的在線監測技術規范對于連續自動監測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對該類指標的連續自動監測領域的一個重要補充。
《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無機元素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pdf
本標準規定了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無機元素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方法原理與系統組成、技術性能、安裝、調試、試運行與驗收、系統日常運行維護、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數據有效性判斷等技術要求,適用于采用能量色散 X 射線熒光光譜法的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無機元素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安裝、驗收、運行管理與質量控制。
目前國家或行業標準中對環境空氣顆粒物(PM 2.5)中無機元素的測定方法都屬于離線分析法,沒有連續自動監測的標準規范。離線分析技術存在取樣過程繁瑣、分析效率低、且采樣測試環節較多,可能引入多種誤差等不足之處,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較離線分析有原位監測流程短、監測結果時間分辨率高等優點。目前連續自動監測環境空氣顆粒物中的無機元素技術主要為兩類:能量色散 X 射線熒光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據了解,ICP-MS法可得出秒級的分析結果,而且檢出限可達 ng/m3 級,但 ICP-MS 儀器使用難度和維護使用成本高,價格昂貴,該方法目前實際運用較少,尚處于起步階段。相比之下,XRF 在方法、儀器、標準制訂方面都有較好的基礎,但對于環境空氣顆粒物(PM 2.5)中無機元素的連續自動監測目前還沒有正式的標準出臺,該標準的編制將填補環境空氣顆粒物(PM 2.5)中無機元素連續自動監測規范的空白。
相關新聞
相關產品